1. 征服山澗--防滑最重要
香港石澗景色秀麗,全年澗水不絕,而且行澗需要手腳並用、跳躍攀爬,挑戰性比行山路更大。行石澗的常見問題是濕滑及滿布青苔的岩石,容易滑倒,所以要格外注意安全。但不應攜帶行山杖,以免造成負累。別低估難度沙灘涼鞋,征服石澗應穿軟膠底鞋。
秋季是初行者攀石澗的最理想季節,雖然夏天雨水充足,景色更壯觀,不過大雨過後隨時有山洪暴發,不宜冒險。相約有行澗經驗的朋友同行,最能培養感情,路上互相扶持,順理成章手拖手,也是行石澗的獨有樂趣。
2. 石級--慢慢行不要急
由於石屎(混凝土)山路比較容易維修保養,相對鋪石和泥地更耐用。要維持明顯的山徑,政府陸續為難行的山路鋪上石屎,既易於打理,又方便行山人士,看似一舉兩得。不過,與高低不平的山路相比,鋪設了石級的混凝土山路,對一心享受郊遊樂的行山人而言,卻顯得甚沉悶乏味,尤其是又高又斜的石級,遠望見已教人卻步。
注意
- 登石級時切忌抬頭望頂,遲遲望不見石階盡頭,會令人泄氣。
- 攀登看似一模一樣的石級,精神反而不及崎嶇的山路般專注,更容易失足扭傷。
- 要慢行。不要心急一口氣跑完全段路,石屎路面較難卸力,勿用力過猛對腰膝造成損傷。
延伸閱讀:行山高手教你上樓梯輕鬆法
3. 斜坡--「之」字路線行走
跨山過嶺,上落難免,雖說「上山容易落山難」,但上山遇着「長命斜」,單是心理壓力也不輕。上斜的時候,步幅不要太大,提膝舉步不要過高,留意要保持腰背挺直。
依山而建的石屎山路,一直延伸上山,看似挑戰性不大,其實暗藏危機。不要自恃有氣有力,一口氣直奔上山,熱身不足的情況下跑上山時,心臟難以負荷,容易頭暈氣喘。上山的路上,最好慢慢行,不要休息過密,停步過久,冷卻剛溫暖了的身體,易着涼。
面對斜路,無論上落,可以採取盤旋式的「之」字路線行走,減低難度,避免直上直落。
落山對膝蓋存極大考驗,使用行山杖幫助借力時,注意腰板應挺直以防失重心。遇到坡幅大的斜路,可以側着身下山,減低衝力。落山的時候,不要過度大力踏步和跳躍,加重雙腿尤其膝蓋的負擔。
落斜時應小心翼翼、精神專注,完成斜路後,可以稍事休息再上路。謹記落斜以後不要急着跑平路,扭傷意外往往在精神鬆懈掉以輕心時發生。
4. 碎石路--「五點落山法」
險峻多石的山坡,無論上落,都格外考工夫,西貢的釣魚翁和蚺蛇尖、大埔的吊燈籠,都是出名陡峭難行的山路,缺乏信心和技巧的,只能環山腰而行繞過攀尖頂的險路。要應付多石的斜坡,上山時少不免要運用雙手幫助攀爬,在高低落差太大時,行山杖已沒大幫助,手長腳長的隊友應先行,踏隱腳步後才轉身扶持他人。
落高山斜坡時,為求安全,可以採用小心翼翼的「五點落山法」,即是手手腳腳加上屁股都盡量貼近地面,坐穩以後,四肢探索支撐點,緩緩攀爬而下,直至山路回復可站穩的斜度,才回復站立式下山。
無論上山或落山,少不免踢到碎石,不要嘗試分神阻止小石滾下山坡,但要通知前後的隊友,讓對方提高警覺,加以閃避。
5. 爛泥路--請踏實地逐步走
在潮濕的春季,或是暴雨水流經過的山路,原本已難行的山路變得處處泥淖,舉步維艱。在濕淥淥的爛泥上行走,鞋底必會沾上厚厚的泥巴,比平時更沉重,而且鞋底的坑紋都塞滿爛泥,很容易就會滑倒。如爛泥路漫漫,請不時停下來清理鞋底。
注意
潮濕的樹林山路,地面夾雜了泥濘、石頭、樹根和樹葉,除了鋪墊着濕樹葉的位置較易行外,石頭和樹根都是看似穩陣,踏上去才知道濕滑不堪的陷阱。雖然爛泥路難行,但不要急躁,要踏實地一步一步走過,才可避免跌個四腳朝天。
郊遊唔該留意返!
自然環境你我有份,行山郊遊記得以下三點,才可以長行長有喔!
01.唔勉強 量力而行
出發前要衡量自身能力,不要「人行你又行」。
02.行甚麼山 就穿甚麼衫
裝備不能掉以輕心,如難度較高,切忌以布鞋波鞋或文青打扮出發,必穿行山鞋,亦要有防曬準備及充足糧水。
03.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
要知道沒有人奉旨幫你執走垃圾,自己製造的、不屬於郊外的東西,就要記得帶走,愛護環境,亦不要喧嘩製造無謂噪音,愛打卡的朋友請謹記勿阻礙他人前行。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雖然現在愈來愈人去郊野公園,但是亦會有一班人正不斷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因為當行山的人數愈多,垃圾的數量亦隨即增加,唔知大家又有無留意到?▼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你又有無做?www.gotrip.hk/?p=222562▼10個 行山討厭行為www.gotrip.hk/?p=155912▼ 新手必睇 | 7大 行山裝備 與物資www.gotrip.hk/?p=212382
Posted by GOtrip 旅遊看世界 on Friday, September 3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