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天文台共有4級別暴雨警告信號
原來,除了最為人熟識的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外,原來天文台還隱藏了一個綠色暴雨警告信號。
綠色暴雨警告為預警性質
天文台的綠色暴雨警告,與其餘3種顏色級別皆為1992年創立,由於當年5月8日早上天文台一小時錄得接近110毫米雨量,創下當時最高每小時雨量紀錄,當日全港多處出現嚴重水浸、山泥傾瀉及部分地區交通癱瘓,有市民更不幸喪命,這一場暴雨便促成了「暴雨警告信號」的設立。起初天文台為此設立了4個級別,綠色及黃色暴雨警告帶有預報成份,只向政府部門及公共服務機構發出;而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則會根據香港實際錄得的雨量而發出,並向市民公開發布。
不過後期於1997年6月4日落的一場暴雨,促使天文台於1998年更新暴雨信號系統。天文台於當日早上7時0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通知市民天氣惡劣的情況,但由於紅雨警告是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政府當時並無即時宣布停課,令市民上班上學情況出現混亂,申訴專員公署亦就此調查。
1998年綠色暴雨警告信號「被消失」
至於出現混亂又關綠色暴雨警告信號何干?1998年天文台接納了申訴專員公署就暴雨下上課安排調查報告的建議,決定將以往僅供內部參考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公開向市民發布,且重新定義紅、黑色暴雨警告,經修改後的三個級別暴雨警告信號均具有預報成份,沿用至今。所以,今時今日大家常聽到的暴雨警告信號都是三個級別,而綠色暴雨警告信號從來都未公開使用過,所以「被消失」的繼續被消失,而政府內部亦非常少用此信號。而天文台指,當預料本港有30、50、70毫米的大雨才會發出3種信號,亦盡可能在香港未廣泛有大雨前發出,但由於暴雨來勢非常急,所以有時會未必趕得及時間上的追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