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唱朝鮮歌曲,沒想到旋律一轉,四名學生一字排開,左邊二人舉左手,右邊二人舉右手,用普通話揚聲唱起1943年曹火星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賺得全場中國大陸遊客落力鼓掌。
小演員表演時,把嘴巴張得近裂,眼睛快要飛出,誇張地扭動頭顱。按內地說法,學生就像打了雞血。「打雞血」並不是小孩專利,後來我們去了勝利紀念館,六十多歲的女兵講解員也同樣超亢奮地向我們解說歷史進程。我看著這名老軍人,就想起這個小女孩。老軍人的過去就是六九中學的孩子;孩子的命運,就是老軍人。
說回半小時的學生表演,排練爛熟,不用導遊催促,沒哨子聲,小孩一下子站成兩排,與外國賓客合照留念。臨別時響起道別之歌,孩子公式化地挽肩致意,不分長幼,手臂都彎成一個90度角,揮手道別動作從不間斷,嘴角又顯現「打雞血」表情。
我刻意站在遊客隊伍最後排,當所有外國人都離開,我忍不住回步一看──禮堂空空,學生表情沒變,笑得像大紅花詭異,緊張地搖動揮手,如果沒有收到領導指令,似乎就要一輩子站在那裡。套用錢鍾書《圍城》的結語︰鐘擺一樣的手臂,無意中包涵著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旅程備忘:
那什麼是「打了雞血」呢?中國60年代文革期間,流行把新鮮雞血注射到人體靜脈。據說能使臉色紅潤、精力旺盛,會有一陣子的亢奮,這種療法當然沒科學根據,而且極不衛生。目前國內民間提到「打雞血」,幾乎都是跟朝鮮的小孩表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