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行時習慣自己摸索,不過後來真的請了數天的導遊。不是因為很希望有導遊講解,而是一些地方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只能包車,而當地旅行社的慣常做法,通常又會配備導遊。
請了導遊之後,最明顯的分別,不是有人跟我講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而是街上再沒有人向我兜搭,問我要不要請他們做導遊了,心情輕鬆自在,倍覺舒心。整件事確實有點諷刺,在這裡請導遊的最大用處,居然是要容許自己在一個 guide-free 的環境自由自在地遊覽觀光。
「我是來幫你的」
記得有次我在北部的阿克森姆城(Axum)的大街上,好不容易擺脫了一群導遊,走進一家餐廳,只想自己靜一靜,導遊通常不會跟進來。
怎料旁邊一名食客見我坐下,又走來跟我打開話題,「你從哪裡來啊?你一個人啊?」然後呢,就問我有沒有導遊。我意識到他又是導遊,於是搖了搖手,說自己有點累,只想看點資料,不想多談話了。
對方很認真地跟我說:「我是想幫你,我可以做甚麼來幫你呢?」
我真想笑了,因為這時你能幫我最大的忙,就是不要幫我忙,並在我眼前立即消失。但我沒有這樣說,只是不再作聲,繼續看資料。他沒趣,就走了。
纏人?熱情?
在南部的金卡(Jinka)時,我遇到一名葡萄牙遊客,那天反正冇事,就相約到河邊散步。本來漫步很寫意,但這時一名青年又走來,說要做我們的導遊。我們一開始是拒絕,後來還是拒絕,但他一跟就跟了我們一個多小時。
我們打算向前方走,他說很危險,我們不理他,繼續往前方走。我們打算往左轉,他說要有人帶路,我們不理他,繼續往左轉。
我問朋友:「等一會要不要一起吃飯?」那名年輕人就搭嘴說:「餐廳嗎?前面有很多,我們可以一起去。」「你給我錢吧!」「你請我去餐廳吃飯吧!」如此這般的跟尾插話,已經一個多小時,厭煩得已經達到可笑的程度。
他見我們不滿意,一面無辜地說:「我只是想你們在金卡,能有個愉快的時間。」
這時我終於忍不住了,用平淡但直接的語氣跟他說:「其實我們本來就很愉快,但現在最大的愉快障礙,就是你。」
他一聽,也不知道是否明白意思,反正之後還是跟了很久,跟到道路的盡頭。到我們返回旅館前,他見我們最終還是沒有付錢,倒也沒埋怨甚麼,自己就消失了。也許他只是生活太悶,難得看到有兩個外國人,算是當天最大的娛樂節目吧?
最大的幫忙
我想起以前有一名相識,一起行山時,對方總會溫馨提示大家小心,不是有明顯危險時才提醒,而是像晨早懶睡鬧鐘那樣,數分鐘就提醒一次。你走在沙路上,他提醒你要小心,你下樓梯時,他又叫你小心,連走回石屎路也叫你小心。
這種提示方式其實很危險,試想一下,你下樓梯時,忽然有人叫「小心」,你下意識裡就會有點防備而窒步。而當防備變得麻木時,處境更是危險。那時我就明白,其實最要防備的,就是這種經常叫人小心的人。當他們不存在時,一大部分的危機也就消失了。
有時那人的出現,就是快樂障礙。
有時那人的存在,就是最大危機。
有時最大的幫忙,就是不再伸出援手。
旅行不只是外部覺察,也是自我覺醒。所以,除了不讓幫倒忙的人在身邊出現,也要確保自己不會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