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些中國人說,香港人不太願意在日常生活裡說普通話,屬排外表現。我每次聽到中國人說香港「排外」,都只能哈哈大笑,因為最排外的地方,就是中國。非上海的中國人去上海等地生活了二十年,都仍然可以是個外地人,不能享受跟本地人相同的醫保系統或教育福利,小孩上學都可以是個大問題,除非你有錢。
中國人的受害者心態
中國新移民在香港:不學粵語融入社區,反指普通話被歧視。
他們來到香港,讀書醫療全都是與香港人同等待遇,七年後還可以拿個香港特區護照。部分中國新移民不打算融入香港社會,卻因為香港大多數人想堅守自己母語,不願意從早到晚跟他們說普通話,就指責香港人排外,或甚至批評香港人歧視,說得自己像個受害者一樣。
(編按:有網民留言指,港府必須加設粵語能力測試,新移民要通過,才可獲取來港的資格。)
(編按:有網民也認同,現時的新移民操一口普通話來港,卻不在乎香港的母語是粵語,影響粵語的地位!)
中國留學生在外國:要求把上課的語言改成中文
朋友在外國唸書時,上經濟課,講師看樣子及名字,應該是華人血裔。然後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全班都是國際學員的課堂上,忽然用起普通話跟講師對話。講師用英文回答:「請你用英文來提出問題。」然後,學生就在背後裡說這名教師不尊重中國人,也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該大學在外國,班裡的學生都是世界各國的留學生,著重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一個中國人,莫名其妙地要求把課堂上的語言改為中文,看到講師不願玩這套遊戲,就上綱上線扣帽子。幸好那裡是外國,學生最多只能在背後罵一下教授,而不會囂張跋扈及慷慨大度地運用他們學生或家長的權力,連署向辦學機構(或稱作「單位」)、教師協會、教育局、平等機會委員會等投訴。
(編按:有網民也指,現時香港的校園是另一個扼殺粵語文化的地方!縱容學生寫簡體字,令新移民學生不需要融入香港社會。相反,這樣做對母語是粵語的香港人受到重大的衝擊。)
(編按:網民重提古天樂在書展座談會上,被北京女人打斷,並要求他以普通話發言一事,顯示中國人的受害者心態滲入各個社區。)
中國人去外遊:玻璃心碎到一地都係……
記得有次在中國坐飛機,一名乘客的手提行李超量,兩大一小,根本就不明白她當初如何上機。她要求空姐幫她把行李放進艙頂置物櫃,空中服務員見狀,說:「您的行李太多了,這是不容許的。」乘客只說了一句話,就把空姐嚇走。這句話是甚麼呢?就是:「你是不是瞧不起我?」空姐當時無言以對,只好立即走人。
明明是自己不按規矩辦事,卻說得自己像個受害人一樣,這是一種中國坊間典型的處事方式,香港人不妨了解一下,就算不打算運用,也要明白這種思維邏輯,以便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應對。
就好像在一家主流語言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定的現代標準漢語的學校裡,學生沒有用上當地主流語言,別人不打算遷就他,就說成是受到譏諷、針對或甚至歧視。把自己塑造成受害人,將捍衛自身語言權力的人描寫成施暴者,其實非常可笑。
應付中國人的受害者心態
之前寫過不少應付中國式邏輯的方案,不過遇到這種強迫自己為受害者的誣蔑之舉,確實比較難應付。難道我也要先聲奪人,爭著去做「受害者」,說對方「歧視自己使用本地語的權利」嗎?這種做法太過委曲求存,似乎也沒有必要。
倒是以前還聽過有個中國人說,自己來了香港七年,根本不打算學習粵語,抗拒融入本地社會的心態甚為明顯,還很驕傲地聲稱「自己至今一句粵語也不會」。我當時就跟他說,其實學習語言講求天賦,在香港這個以粵語為主流的社會生活了七年,除了主動學習,還有被動學習。也不是要求一定要懂流利粵語,但如果七年期間,真的連「一句粵語都不會」,這已經不是願不願意學習的問題,而是能力的缺陷了。
我當時還安慰他不要難過,因為就算學習語言的能力不足,但可能他會在其他方面獲得成就,千萬不要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