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記術語令大陸女一頭霧水!
最近,一名自稱居住在香港多年的內地女子,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為「香港人有自己的簡體字」。當中寫到:「每次吃飯都是對我語文知識的考驗,你們有遇過很可愛的簡寫嗎?」她同時上傳了一張茶餐廳手寫的餐牌照片,從這張餐牌可以看出,多數的菜單名稱仍使用傳統的繁體中文,但在某些繁體字上,則被筆劃較少的同音字所替代。例如,「炒飯」中的「飯」被替代為“反」;「豆腐」被寫作「豆付」;「蝦醬」的「醬」變成了「丈」;「雞蛋」的「蛋」卻變寫了「旦」。
大量內地網民都有同樣經歷!
這篇帖子在發布後迅速引起了內地網友的熱議,「這種簡體字,只有他們自己看的懂」、「以為是日文字」、「還不如寫簡體字」、「這叫亂搞,沒有文化的香港人」。不過亦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在香港茶餐廳中的相似經歷:「凍檸茶」被寫作「凍OT」,但這裡的OT與「加班」的OT意思完全不同。有些人認為這是為了迎合忙碌且稍顯不耐煩的服務員,以達到快速和效率的目的。更有內地網友列舉了其他類似的例子:「多芒紫米」被改寫成「多亡子米」,「午餐」不變,但「黑椒」變成了「克椒」,「魚蛋河」的「蛋」也被替代成了「旦」。
茶記用語原來背後有段故
對此,有香港網友解釋說,這種寫法的由來是因為在以前,茶餐廳並沒有現代的電子點餐設備,都是依賴手寫的方式來記錄客人的點單。在這種情境下,為了提高寫字的速度和效率,服務員便會採用筆劃較少的同音字來代替某些繁體字。而這樣的寫法,經過時間的沖刷,逐漸成為了香港茶餐廳的一種習慣,只有真正的香港人才能夠理解其背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