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十年過去 住公屋同買樓到底有咩分別?
早前,有網民於連登討論區以「十年過去 住公屋同買樓到底有咩分別?」為題發文,比較買樓以及住公屋的分別。樓主民表示,10年前為買樓而「死慳死抵」,為儲錢而犧牲去旅行等玩樂。相反,他的同學選擇在10年前開始租樓,以及排單人公屋,每年不但能去旅行,享受人生,去年一家四口終於排到一間400多呎的公屋。
他認為「好多嘢過咗年紀唔會享受得返」,而買樓最終「係益咗自己小朋友」。
樓主續表示,現時家庭月入9萬元左右,而他同學當初為排公屋,將家庭收入控制在35,000元以下。
網民:成世做樓奴 vs 財務自由+享盡福利
帖文一出,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人將買樓及住公屋的分別形容為「成世做樓奴 vs 財務自由兼享盡福利」,並認為「有得使先係真贏家」,又有人指「上車之後一世玩完」。
- 「排緊公屋一年可以有六、七萬去旅行。」
- 「每年管理費差別 又會等於2次台灣旅行。」
- 「其實,有得使先係真贏家,死供爛供,無使過。」
- 「幾百萬供樓,辛苦自己幾十年。死慳死抵供樓畀下一代,不如自己使好過。」
- 「唔生小朋友一定係租屋。你死慳死抵,畀到嘅就係你仔女少奮鬥40年,可以享受人生。」
「買得到嘅通常都供到,但一上咗車,你嘅人生就係咁先。簡單啲講,係你唔供樓,可能有更大特破,供咗樓結咗婚,你就一世係咁先。」
而家買樓 退休後可以享受人生?
不過,有網民勸樓主不應該短視,就算供樓辛苦,將來退休後擁有兩層樓,同樣能夠享受人生,選擇上亦較住公屋的同學多。
- 「退休後就知啦。一開二嗰個咪舒服啲囉。公屋嗰個,儲錢睇公立醫生啦!」
- 「你試下而家同佢交換住,唔享受,仲未計你又多個單位收租,多咗現金流。」
- 「買樓當儲錢。」
- 「有私樓嘅可以50歲退休環游世界,住公屋嗰個繼續做到65歲拎生果金過活。」
「你買嗰層樓叫資產,賣返出去提早退休。住公屋,好似我呢啲住半新、大單位,每個月交6,000蚊租,要交足一世。除非係轉細單位,但要住返再舊嘅屋邨,隔離鄰里唔使我講啦。」
「點會無分別,你已經享受緊千幾呎嘅私樓,你同學只係4人家庭住緊4xx呎公屋…你層樓就係投資,老咗賣咗佢,都有大把錢退休啦!又或租出去,你哋兩公婆再去其他地方居住享受人生啦!」
私樓居住環境比公屋好?
有網民表示,就居住環境而言,私樓亦比公屋優勝,認為樓主毋須羨慕住公屋的同學。
「如果有埋小朋友,居住環境都唔同啦!淨係每日搭𨋢入面嘅人同環境都已經差好遠(明嘅就明)。你朋友用10年時間去限制自己收入或前途去換一層公屋,其實佢值得擁有一間公屋,但之後佢哋小朋友就要靠自己努力,畀小朋友怨間屋細,度過住餓你唔死,但又上唔到去嘅生活。
相反你供得起千幾呎樓,呢10年你努力無白費,份工應該都唔差,小朋友仲要有層300幾呎樓,其實你哋父母責任已完成一大半,嚟緊就等退休生活。到你退休享受嘅生活有好多選擇(賣咗層樓移民/賣咗佢套現租樓,拎筆錢去慢慢嘆),好多option,又係你朋友唔會享受到嘅。」
- 「小朋友有得享受就得啦!生個仔出嚟唔通要佢成世做低下階層,幾條友屈住間400呎公屋咩。」
- 「屋企大啲,環境好啲,一層少啲伙數,少啲機會有痴線鄰居,又唔使爭𨋢搭,住得舒服啲,家庭都和睦啲啦,仲有少啲爭廁所,2個小朋友一人一間房又會少好多磨擦。」
- 「唔係話歧視,但私樓同公屋個環境真係好大分別。細細個都唔覺,到讀U同人補習去公屋補,真係一入大堂就覺得好雜。上到樓個個都唔關門話通風,一出電梯口就對住個垃圾筒,條走廊啲燈又閃閃下又污糟,入面裝修得幾靚都無用。可能我去個啲公屋太舊先係咁,但有得揀真係唔會住公屋。」
網民:上到車嘅根本唔會供唔掂
又有網民指,供樓不等於沒有能力享受生活,皆因不少成功買樓的人,根本「唔會供唔掂」
- 「老實講,正正常常兩公婆加埋月入12萬以上,拎3萬出嚟供樓算得係咩。」
- 「唔好以為供樓就無錢剩,呢種諗法就同有錢佬賭輸場馬輸幾十萬一樣,公屋仔就覺得佢會破產一樣。呢個世界好大,唔係個個都係搵幾萬蚊靠父幹夾硬上車。」
- 「點解供樓等於無錢投資?樓、股、車位、基金,冇衝突㗎,有壓測,上到車嘅根本唔會供唔掂!」
通脹下買樓是最佳選擇?
不少人更認為,在通脹的大前提下,買資產是最好的選擇,力撐樓主10年前上車的決定,認為「買樓當儲錢」。
「你欠銀行嘅錢會隨着年月比通脹沖淡。你今日欠銀行幾百萬, 20年後睇返幾百萬唔係啲咩大錢。等於你睇返20年前同陳啟泰玩百萬富翁,畀你贏到一百萬然後儲起佢,今日都唔夠你買車位,而家喺中環求其捉個西裝友都隨時年薪唔止一百萬。
低息印銀紙年代,物價上脹銀紙貶值,第一最好係買資產,第二最好欠銀行錢(低息既話),兩樣做晒就非常好。買樓係完美嘅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