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政策要求
2021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名稱要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當中包括: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眼;不得使用國外教育機構專有名稱命名;不得含有外語詞、外國國名、外國地名等要求;而且民辦學校名稱須符合「三段式」:XX市XX區XX學校。
「哈羅公學」不符合新規定
根據北京哈羅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原名為「北京哈羅英國學校」,因為不符合上述新規範中的「不得使用國外教育機構專有名稱命名」,「北京哈羅」將於4月18日起,校方官方文件上署名改為「北京市朝陽區禮德學校」(Lide),為安撫家長及學生,校方在信中強調,是次改名對學校營運及學生的校園生活並無直接影響。
國家新規定勢掀學校改名潮
在北京哈羅此例之前,今年3月,清華附中國際學校就更名為「北京市朝陽區清森學校」,屬北京首例「公參民」學校改名案例,校方同時強調,改名後並不影響學校的其他管理、師資、教學等實質內容。根據哈羅學校網站顯示,哈羅公學在中國境內除了北京及香港有分校外,在重慶、海口、南寧、上海、深圳及珠海均有分校。
網民反問學費是否半價
著名才子陶傑在其社交媒體專頁分享哈羅改名事件,他亦對香港哈羅分校能否於來屆特區政府下保存哈羅名稱存疑,又建議香港哈羅可考慮以前特首曾蔭權命名,獲網民風趣回應,有網民反問「無『哈羅』兩個字,學費係咪半價」、「回水呀」,又有網民分享「之前有聽過在哈羅禮德工作的朋友說,不可以放聖誕的外國假期,只可以放中國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