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新假期周刊》)
引起油脂成因?
油脂粒可分布在皮膚任何位置,但大多數會出現在眼的四周圍,引起原因可分為兩大因素,一是體內油脂分泌過多,導致皮膚無法平均地分布油脂,最後引致油脂粒出現。
二是外在因素,當使用油分較高的護膚品,或沒有徹底做好皮膚清潔,使護膚品長期在皮膚殘留,令毛孔堵塞,形成油脂粒。而油性皮膚的男/女士會較容易引起油脂粒,要多加注意了。
皮膚分類你要知
人的皮膚可分為多種,例如乾性、油性、中性、混合性、敏感性等等。皮膚屬性大多得自先天,與生俱來,有些人皮膚得天獨厚,毋須特别護理亦紅粉菲菲、吹彈得破。
如何防止油脂粒出現?
皮膚的性質因人而異,在購買專業性護膚品時,最好尋找專業人士協助,切勿隨意購買,如胡亂使用專業性護膚品很容易導致皮膚敏感,後果可大可小,在清潔皮膚時不要留有殘餘。
中醫:改善皮膚及油脂~要注意肺、大腸
中醫認為要改善皮膚及油脂分泌,與肺及大腸這兩個臟腑有莫大關連。
有謂:「肺主皮毛」,《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
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毛髮等組織,為一身之體表。《素問.經脈别論》曰:「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
《靈樞.本輸篇》曰:「肺合大腸,大腸者,傳導之腑。」而肺與大腸互為表裏,兩者相輔相成,肺氣宣肅,則氣機調暢,津液布散均衡,以促進大腸的傳導,糞便糟一併排出體外,肌膚自可柔潤而有光澤,油脂分泌亦大大減少。
飲食宜清淡
飲食方面,油脂性皮膚的人宜清淡,含脂肪過多的食物例如肥豬肉、肥牛肉、豬油、奶油、核桃、花生、瓜子、腰果等等,以及煎炸燥熱之物亦不宜多吃。
適宜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各種蔬果、大豆、豆製品、綠豆、粟米、小米等等,因此現即推介飲用清肺滑腸的白芷菖蒲瘦肉湯。
食療: 白芷菖蒲瘦肉湯
用料: 白芷3錢、石菖蒲3錢、薏苡仁1兩、桔梗3錢、五味子3錢、麥冬3錢、天冬3錢、龍眼肉3錢、瘦肉4兩。
做法: 所有藥材洗淨,加入6碗清水,文火煲個半小時。
功效: 白芷– 解表通竅、石菖蒲– 化濕和胃、薏苡仁– 清熱利水、桔梗– 宣肺利咽、五味子– 斂肺生津、麥冬– 清肺生津、天冬– 潤燥滑腸、龍眼肉– 益氣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