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角度分析一見鍾情 腦細胞令愛戀一觸即發
總有人說「一見鍾情」十分「膚淺」,或是用「下半身思考」才會出現誤以為是戀愛的情愫,但有 Twitter 網民質疑「一見鍾情是廢話」時,Helen 劈頭就指其想法「大錯特錯」,只因一見鍾情原來亦有科學根據。Helen指「一見鍾情」其實「好易解釋」,只因每個人腦中其實都有一個「愛情地圖」(Love map),不論在何時何地遇上何人,只要有任何一個細節與腦中的「地圖」對應上,戀愛情愫便隨時隨地被「觸發」。所以其實「一見鍾情」與腦部的恐懼、憤怒系統無異,只要碰上那個可以觸碰到你的「界線」,均是可以「一觸即發」的腦部系統。
戀愛如賭博般上癮 時間把痛苦都醫好
有網民問究竟誰「發明」愛,為什麼「愛」如此「難處理」,Helen 就指其實愛戀有上千年歷史,並且「一直在進化」。至於愛之所以「難處理」,全因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腦部活動。Helen以自己做過的研究實驗為例,指自己曾掃瞄15個剛從戀愛關係中受傷害人士的腦部,發現當人類面對「愛而不得」的情況下,腦部細胞會「十分瘋狂、混亂」,而相關情況與「賭博」等會令人上癮的東西無疑,但Helen亦安慰指即使情愛「難處理」,仍要堅信時間會把痛苦都醫好。
交友App兩大錯誤:狂歡與消極
近年交友App大行其道,有人從中覓到真愛,亦有人因此而遍體鱗傷。有網民指交友 App 難以覓到如意郎君,Helen 就認為大多有相同看法的人都犯了著重「狂歡」及「態度消極」等「兩大錯誤」。Helen 表示人類的腦部只能同時處理5至9個選項,因此在選擇眾多的交友 App 中難免令人「狂歡」到迷失自我,故她建議可以在交友App上遇上最多9個人後暫時「離線」,至少認真了解當中其中一人,再作決定。用戶使用交友App的節奏一般略快,不少人會抱持「消極」的態度篩選對象,例如在得知對方喜歡狗而自己鍾情貓的情況下斷定二人「不合適」,因此Helen建議應先積極及慢慢了解對方,再篩選對方是否可以長時間發展的人。
腦部細胞矛盾 真愛可與出軌並存
網民質疑「真愛」與「出軌」能否同時出現在同一關係裡,Helen 就直言「可以」,因為人類的腦部細胞本就多變又矛盾。她指腦部有著「雙重人類繁殖策略」(Dual Human Reproductive Strategy),基本上由「情慾」與「浪漫的愛」共同組成。雖然「真愛」與「出軌」聽上去極度矛盾,但 Helen 直指兩者其實衝突不大,不少人可以一邊深愛著身邊人,一邊尋求其他心靈或肉體上的慰藉,故無可否認兩者可以並存。
4大腦部系統管理情愛 直接影響擇偶指標
世上男女何其多,被問道人們為什麼會被「指定一人」吸引而非「另一個人」時,Helen直指在選取對象時,除了會被最直接的「相同背景、興趣」所吸引之外,亦要依賴4大管理情愛的腦部系統:多巴胺、血清素、睾酮、雌激素。雖然每個人在面對情愛時均會出現這4大腦細胞,但 Helen 在研究中則發現每個人的「高低指標」均不一樣,例如「多巴胺」較高的人較「冒險」、「求新」,偏向找一個與自己相似的人;而「睾酮」指數較高的人則較「直接」、「果斷」,傾向找一個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作對象,故腦部系統及細胞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擇偶指標。
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