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發展下不少傳統食物都漸漸失傳,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當然要讓美味的食物為流傳下去,而法國的象徵食物——長棍法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可,與中國製茶技藝、平壤冷麵同時躋身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棍法包面臨失傳? 列入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1月30日公布法國的長棍法包。法包在20年紀初出現,大受法國人歡迎,最高每年賣出60億條,在餐桌上多款菜式上都會用到,例如三文治、加配料食等等,但它正面臨失傳。
工業發展有失傳機會
法國的麵包產業開始大量改為工業生產,自1970年開始傳統麵包店有減少的跡象,法國現時每天出售約3200萬個麵包,當中有43%是工業麵包,所以正統沒有加工的長棍法包將面臨失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表示,當地的麵包代表了法國餐桌文化,所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示對法國餐桌文化的尊重。
正統法包有嚴格監控
長棍法包常出現在法國民眾餐桌上,所以法國人對它的製作有嚴格的監控,在1993年頒佈的「法國傳統長棍麵包製作標準」中,列明當中的只可以用到小麥粉、水、鹽及酵母,添加劑也可加的份量亦有限。
原來是折元立身《パン人間》(麵包人)」的行為藝術,靈感來自於名畫《最後的晚餐》,表示「麵包是生命的象徵」。
中國製茶技藝、平壤冷麵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的傳統製茶技藝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包括採茶、手工製茶及飲茶等; 北韓的傳統平壤冷麵習俗;韓國假面舞均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撰文:Christine Chau圖片來源:網上圖片、資料或影片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