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知識|世上沒有活著的神戶牛?圖解15個不說不知道的日語飲食冷知識
01|刺身 VS 生魚片
不都是我們說的「刺身」,即台灣人說的「生魚片」嗎?其實是一樣的。這種生吃的切片魚,最初叫做「切り身」,但由於令人聯想起切腹,對當時的武士文化來說是種禁忌,於是關東地區就將它改叫「刺身」。至於「造り」則源自關西,同樣是為了「不吉利」這個原因而改名,但也因為當時將生魚運送到京都路途遙遠,無法生食,需要加鹽或昆布進行醃漬來保存及防腐,所以「造り」也就代表加工的意思。到了現在,無論關東或關西都廣泛地使用「造り」和「刺身」,通常「造り」是指連頭連尾擺得美美的拼盤,而「刺身」就是生魚片而已。
02|盛り合わせ VS 一点盛り
在日本超市購買刺身時,常常會見到這兩組字。既是漢字加上見到實物,很容易估到兩者的分別。「一点盛り」很明顯是只得一款刺身,「盛り合わせ」則是刺身拼盤。不過,原來
「一点盛り」的刺身,可能比「盛り合わせ」的刺身品質較好喔!
根據日本食品表示法,「一点盛り」是新鮮食品,而「盛り合わせ」則是加工食品。新鮮食品必須列明魚的產地、是養殖還是天然等詳細資料;而加工食品則不用標示這些資訊,即使將不同產地、養殖魚、天然魚、曾冰鮮過再解 凍的魚包裝在一起,也是沒有問題的。
03|鮭 VS サーモン
同樣是三文魚,為甚麼居酒屋的燒三文魚叫做「燒鮭」,而在壽司店點三文魚壽司時則叫「サーモン(salmon)」?原來在日本,鮭和「サーモン」並不是100%相同啊!
鮭是指天然的三文魚,因為蟲多,不能生吃。最初日本只有這種必須加熱食用的三文魚,到70年代,挪威開始出現養殖三文魚,以魚粉和植物性蛋白作飼料,因此寄生蟲少,可以生吃。養殖三文魚傳到日本後,考慮到如果將牠稱為「生鮭」,就會令人誤會是「需要加熱吃的生三文魚」,所以就直接用它的英文名字「サーモン」。現在也有日本養殖的「サーモン」,種類更多達80種呢!不少香港人都喜歡食三文魚,這個分別,大家一定要記住啊!
04|海胆 VS 海栗 VS 雲丹
深受香港人歡迎的海膽,日文叫做「うに」(Uni),但漢字卻有「海胆」、「海栗」和「雲丹」三種寫法,大家知道有甚麼不同嗎?原來「雲丹」是加工海膽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平日在超市買到,在盒中排得整整齊齊的海膽。至於「海胆」和「海栗」都是未加工的海膽,「海胆」是指殼裡面新鮮的海膽,而「海栗」則是未開殼的狀態,因為外貌與栗子相似,因而得名。雖然漢字多多,但還是寫成平假名「うに」或片假名「ウニ」較為常見呢!
05|カツ VS フライ
日本有非常多不同種類的油炸食物,但為甚麼炸蝦是「エビフライ」,炸豬扒則叫「豚カツ」呢?
原來,有趣的地方在於「カツ」,這個字源自法文「コートレット」(côtelette),即是以少量油去煎的牛肉,因為這種料理的英文是cutlet,傳到日本後,就被簡化成「カツ」(cut)。當時東京銀座的老舖洋食店「煉瓦亭」參考了這種煮法的法國料理,推出以豬代牛、將煎改為油炸的「ポークカツレツ」(pork cutlet),結果大受歡迎,引來其他店爭相仿效,而名字竟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豚カツ」!也就是說,原本解作「煎」的「cut」,去到日本就不知怎的變成「炸」的意思!所以從結論來說,「fry」和「cut」都是炸物,通常「fry」用在海鮮及蔬菜,「cut」則用在肉類較多,但也有例外的時候。
06|カレーライス VS カレー丼
咪都係咖喱飯囉!相信很多有學日文的朋友,第一眼會發現「カレーライス」來自外來語Rice,所以「カレーライス」像其他洋食一樣,是用碟上的,而「カレー丼」通常是用碗盛載。但除了造型外,兩者在味道和製法上原來也不一樣!
「カレー丼」是日本才有的食物,最初源自於蕎麥麵店的「咖喱南蠻」,做法是用高湯將咖喱煮開,又將西式咖喱飯的洋蔥換成蔥,最後打個芡,造成黏黏糊糊的狀態。據說是1909年,東京一家蕎麥麵店為了挽回流失到洋食屋的客人而設計出來的料理。
07|但馬牛 VS 神戶牛
大家知道嗎?活著的神戶牛,其實是不存在的。「神戶牛」在活著的時候是「但馬牛」,是一種來自兵庫縣的黑毛和種牛,當中只有能符合一系列條件的牛(即是要到 A5、B5、A4、B4的級數),才能被冠上「神戶牛」的美譽,所以劣質的神戶牛可以說是不存在的。(黑心商人就不計啦!)也就是說,其實神戶牛不是品種,是高級牛肉的品牌;而但馬牛則既是一個品種,又是牛肉的品牌。
08|卵 VS 玉子
「卵」和「玉子」的日文發音一樣,都是「たまご」(Tamago)。一般而言,「卵」是指未煮熟的生蛋,而且不限於雞蛋,也可以是鴨和其他鳥類的蛋;至於「玉子」,則是經過烹煮的雞蛋,所以我們通常會看到「玉子丼」而不是「 卵丼」。至於烚蛋因為是將生雞蛋拿去水煮,所以是「ゆで卵」(ゆで就是熱水煮的意思)。
因為雞蛋可以有不同的生熟程度,到底要煮到多熟才叫「玉子」?實在沒有一定的準則,所以日本國營電視台NHK將所有與雞蛋有關的料理都寫成「卵」。
09|おむすび VS おにぎり
很多遊客都喜歡去日本的便利店買個飯糰做早餐或宵夜,原來飯糰的日文有「おにぎり」(Onigiri)和「おむすび」(Omusubi)兩種叫法。「おにぎり」(Onigiri)是從「握飯」的日文「にぎりいい」演變而成的,基本上可以是三角形、圓長形或球狀的,一般都如手掌般大。那麼「Onigiri」跟「Omusubi」有甚麼分別呢?
很多人說西日本多數會用「Onigiri」,東日本則比較常用「Omusubi」,但有調查發現,日本全國有89%的人都把飯糰唸成「Onigiri」,只有10%的人會唸作「Omusubi」,而且在不同地方還有其他的說法!此外,「Omusubi」容易給人三角形的印象,據說是因為古時人們認為山裡住了名為「むすび(Musubi)の神」的神明,人們會將飯握成三角形以獲得神施予的力量,所以三角形的飯糰就叫做「Omusubi」了。
10|糖質 VS 糖類
日本有很多「糖質0」、「糖類0」的飲品,特別是咖啡和啤酒,很受瘦身一族歡迎,但原來糖質和糖類的意思是不同的!
日文「糖質」並非解作糖分,中文名稱是「醣類」,即是碳水化合物。「糖質」之中有「糖類」,即葡萄糖等單糖、蔗糖和乳糖等雙糖,而糖質又包括非糖類物質,包括多糖和糖醇。也就是說,「糖類0」的飲品,只是沒有單糖和雙糖,但可能含有多糖,「無糖」基本上跟「糖類0」相同。假如以為「糖類0」就是甚麼糖都沒有的話,說不定會因為攝取大量多糖而變肥!假如想瘦身的話,選「糖質0」就比較穩陣了。
另一個弔詭的地方,在於「0」。原來在日本,假如每100ml 飲品中,糖分含量低於0.5g,是可以用「0」來表示!所以大家記得不要喝得太放肆,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
11|牛乳 VS ミルク VS 乳飲料
關於牛奶,日文中有五花八門的稱呼,大家又能分得清嗎?首先,「牛乳」必須是從牛榨出來的奶,只進行加熱殺菌,不加入水或任何添加成分。至於「乳飲料」,雖然以牛乳為主成分,但為了增添營養或口味,會加入其他成分如維他命 D 和纖維素,或者果汁、咖啡之類。
至於「ミルク」(milk)的意思其實十分廣泛,既可以指其他動物的奶,也可以指調製奶粉沖
出來的奶,並冇規定要100% 牛乳。例如在 café 點咖啡時,經常會聽到店員問:「ミルクはご利用になられますか?」(需要奶嗎?)大部分店家都會端出由植物油和乳化劑製成的奶精。
12|カフェオレ VS カフェラテ
在香港很少地方會供應「カフェオレ」(Café Au Lait),但是在日本,它的登場次數可以說是與「カフェラテ」(Café Latte)不遑多讓。事實上,從外觀很容易便能把兩者分出 來:Latte 是有奶泡的,Au Lait 則沒有。
但原來除此之外,兩者連製法也是完全不同!Café Au Lait 是在滴漏咖啡中加入煮熱了的牛奶,而Café Latte則是利用 espresso 機用蒸汽將牛奶注入咖啡裡面,因為 espresso 比滴漏 咖啡濃,所以 Latte 的味道也會比 Au Lait 濃厚。
13|ジュース VS 果汁入り飲 料
識日文的朋友仔,可能很快就會說得出答案:唓,我夠知啦!一個係純果汁,一個唔係吖嘛!冇錯,是對的,「ジュース」(juice)才是100%果汁。
但大家知道原來憑包裝都可以分辨兩者嗎?日本的公正取引委員會規定,只有100%果汁的包裝才能使用水果切開,或是果汁從水果滴出來的相片或圖畫。順帶一提,在非100%果汁中,「果汁入り飲料」的果汁最少要有10%以上,如果在10%以下的話,只能叫做「清涼飲料水」!
14|バイキング VS ビュッフ ェ
任食的日文是「食べ放題」,任飲的日文是「飲み放題」,意思是付指定金額可以無限量品嘗店家指定的食物或飲品。至於同為外來語的「バイキング」(viking)和「ビュッフェ」(buffet),很多人都解讀成「放題」,其實又有甚麼不同?
首先,buffet源自法文,意思是有裝飾作用的架,引伸成排列著很多料理讓客人自取,簡單來說就是自助餐,但不一定可以任食。「バイキング」(viking)則是和製英語,源自北歐式自助餐smorgasbord,一個價錢就能任食枱上的冷盤和熱盤。1957年,最先引入 smorgasbord 的帝國酒店,以公眾投票的方式決定餐廳的名字,結果「バイキング」(viking)勝出,但 viking 的意思其實是⋯⋯海盜!有時真的搞不懂日本人在想甚麼(笑)。
所以,「バイキング」(viking)即是「食べ放題」,但只有日本人才聽得懂;「ビュッフェ」(buffet)有時雖然也被當成「食べ放題」,但事實上兩者並非完全一樣。
15|料亭 VS 割烹
「料亭」和「割烹」都給人高級日本料理店的印象,兩者到底有甚麼分別?「料亭」是坐在和室的地上一邊享用料理,一邊與藝妓玩樂的地方,早於明治時期出現,以前叫做「料理茶屋」,這樣就比較容易聯想到與藝妓的關係。至於「割烹」一般是在吧枱品嘗的,在昭和時期的京都首次出現,因為只是為了吃,所以只有吧枱,能夠近距離看到料理人製作食品的過程。「割烹」的「割」是用刀切、不用火加熱的意思,而「烹」則是指煮、燒、蒸等用火烹調,所以兩者加起來其實就是料理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