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上莊前老鬼都會不停問一個問題:「你點解要上莊?」其實去working holiday都一樣:「你點解要去?」這問題沒有既定的答案,也沒有正確答案,上莊可以為媾女、可以為學嘢、可以為玩、可以為充實大學生活、可以為了拓展人脈、可以為了享受成為權力核心的一員…… 有錯嗎?都沒有!同樣地,如果你決定了要去 日本工作假期 ,你會找到一百一千個理由去支持自己,所以我認為,決定申請前,只需要問兩個問題:能不能去?想不想去?
想去而又能去的人,剩下來的就是實際操作,如何達成這個目標,例如安頓家中需要照顧的親人、家用的分配安排、現時的工作、現時需要你在香港才處理得到的事情等等,接下來提交申請連同一份可以打動審查者的計劃書,再等結果而已。但必須承認一點,年紀愈大,背負愈多,就愈難出走,所以,如果是年輕的你又沒有甚麼負擔的話,就更應該嘗試率性一點。
當日裸辭出走,有很多朋友羨慕,有很多人話好勇,坊間總愛用「放棄高薪厚職安穩收入去追尋夢想」來包裝這些案例,但我自己卻很清楚,說甚麼夢想其實只是誇大其辭,我只是很想去,只是一種任性而已。
對我來說,日本就是有這種魅力。
我不會告訴你去了日本就一定能有甚麼得著、會學識獨立、會有甚麼成長之類的說話,因為正如前述,每人也有不同出走的理由, 日本工作假期 只是手段,只是一個機會,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要怎樣去利用這個機會,全部都是人的選擇。
但無論你選擇怎樣度過你的一年,有些事你是無法避免接觸的,就是「日本人」,為了要與他們溝通,你需要學會說他們的語言。
當時拿著N4左右程度的爛日文,雖然自以為應付到簡單溝通,誰知道上班第一天,就發現自己又聾又啞。後來老闆給我一塊「日本語學習中」的小名牌,他跟我說:「別怕,這是免死金牌,客人對你們這種外國來的小伙最寬容、最感興趣了,大家不會介意你日文說不好,說不定還會抓著你聊天不放呢!」
果然老闆沒說錯,在那裡工作三個月期間,從來沒有被人責怪過我「日語說得不好」。
開始工作後一個星期,我遇到了一位用了整個小時教我何謂「おもてなし」的老客人,從捧餐上桌該從客人的左邊還是右邊,到咖啡的小湯匙要怎麼放在碟上、筷子要怎麼放、收盤子的時候要怎麼做、客人來前要準備好室內拖鞋等禮儀,都說了一遍。那時候日語的聽力還是非常的差,較複雜的內容根本聽不明,但對他說的禮儀,卻記得很清楚。
(所謂おもてなし,中文沒有完全對應的翻譯,意思大概是用全心全意款待顧客的態度,在滝川クリステル於2013年在國際奧委會擔任東京申奧發言人的引言中提出後,廣受國際關注,也成為當年日本流行語大賞的其中之一。)
另外有兩位經常來的老婆婆,她們被全旅館公認是麻煩的客人,有一次老闆硬推我出去負責款待她們晚餐,她們知道我從香港來後,談起鄧麗君的歌,起初我還不知道她們說的是不是她,因為日本人稱呼香港明星都是用片假名拼他們的英文名,我一時間也想不起她的英文名是Teresa,後來我把網上搜到的照片跟她們比對一下後,就知道我們說的是同一個人,大家熱烈地聊起來,原來她們是歌迷,我還教會她們寫鄧麗君的中文名,她們最後高興得要請我喝啤酒,旅館的人包括老闆都驚訝得大跌眼鏡呢!
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邂逅。
有位很關照我,說話時總要你給很大反應的關西大叔,後來轉職時開車送我到新住所,途中也在他的家借住了兩天。這位大叔一把年紀了還要創業,看著他誇張地談論自己的大計,我也萌生出一種不能輸的拼勁!
對滑雪很狂熱的老醫生,總是和藹地解答我各種奇怪問題,是我的良師。看到他拼命練習,也激發出我對滑雪的熱情。
在滑雪場工作的大姐頭,常常帶很多同事來玩,託她的福,才能認識很多新的朋友!
有來參加選拔的滑雪選手團,第一天晚上就邀我到房間開party!雖然是新相識,但大家不知為甚麼對我的戀愛經歷窮追不捨地追問啊!
所以,我很珍惜跟旅館客人聊天的機會,晚上工作後也不會馬上回自己的房間,反而留在大廳做一下「陪酒」,因為每次跟不同的人對話都會知道一些新的事物,而漸漸我的爛日語也姑且有一點點進步了。本來想練習日語,但卻意外獲得很多寶貴的相遇。
我覺得,其實會不會說只是信心問題,要面子、怕講錯就永遠學不會,有幾個跟我同期的外國小伙子,總是很討厭去「應酬」客人,於是到工作期滿了,他們還是學不會一句日語。還錯失了不少美妙的邂逅。
日文說不好,日本人知道你是外人,真的會對你多了幾分寬容。
我後來轉往大城市的連鎖店打工,氣氛就變得完全不同了。我覺得諷刺的是,當你拼命把日文練好了,你在工作場所的立場未必會變好,甚至可能相反。感覺就像小朋友想要變成大人,但長大了卻體驗到社會一點也不好混的感覺。日文進步了,有時讓人分不清你不是日本人之後,他們就會用平常的標準去評斷你,再沒有寬容的餘地。
那時候對於不擅長用敬語的我來說,真是段辛苦的回憶(現在也一點不擅長),有次犯了小錯,脫口而出道歉:「ごめんなさい。」然後被店長狠狠教訓要說「申し訳ありません」!(前者主要是對同輩或親人使用,會被認為歉意不夠,其實在對地位比你高的人是用「すみません」的,日本人對於表達道歉劃分得很仔細。其實也不單是這3種形式,還可以再細分成多種說法……)
又有一次在應對客人時,因為要說明一些平常背熟台詞以外的事情,一時忘記用敬語就馬上看見客人的面口忽然顯得有點愕然……
有時自來熟地稱呼前輩的「下名」時,總覺得他們是介意的。(下名:田中太郎,太郎是下名,一般是同輩或對後輩,或親暱的朋友才會用此來稱呼對方。)
跟老闆道謝說「ありがとう」卻忘了加「ございます」時,會發現他的面部肌肉彷彿抽搐了一下。(沒加後面的就不是敬語了啊!)
一年可以發生很多事情,也可以甚麼事情都不發生,我看過不少台灣和香港人,到了日本也整天黏著同聲同氣的人,寧願和外國人玩也不和日本人一起,於是日語說不好,也沒有融入到日本的在地生活中。
Working holiday是在一個地方生活,不是旅遊,縱使會遇上不少辛酸,但這種體驗,再去日本旅行100次也遇不到,這個賣點,還不足夠令你坐言起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