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 ≠ 秒回
我發覺身邊有些人,總是把即時通信(通訊)當作即時,預期對方必須做到實時回應。他們發了一個訊息過來,就覺得你有必要立時給個反應,如果你沒有回應,就會做出不少可笑的猜測。記得有次另一名相識用微信問我能否做一件事,我當時沒有「即時」看到,也就其實只是在一兩小時後才發現,對方在短短時間裡,居然已經發了一堆訊息給我,由提問到結論都有,如下:
「可以嗎?」
「方便嗎?」
「是否不方便?」
「我很誠意邀請你。」
「好吧!如果真的不方便,那就算了。」
我其實根本就沒看到訊息,對於他的那個請求,本來心想是可以,但對方莫名其妙地發了一堆訊息過來,壓迫的氣牆過度強烈,原本可以,最後也弄成不可以。
微信本身不能像 WhatsApp 那樣顯示訊息是否已讀,但不少人根本就不管你有沒有看到訊息,如果你沒有即時回覆,便覺得渾身不安,覺得你是「已讀不回」,作極多無謂的猜想或預期。
短訊內容 應簡約直白
我在 2013 年 1 月份讀過一本書,題材雖是老生常談,但對自己處世還是有用。該書是 Don Miguel Ruiz 所著的《Four Agreements》(繁體中文版譯作《讓心自由》,簡體中文版譯為《四個約定》),書中提到的四個協定,分別是:
約定01:讓你的話語無可挑剔。(Be impeccable with your words.)
約定02:不要總覺得是針對自己。(Don’t take anything personally.)
約定03:不要作無謂的假設。(Don’t make assumptions.)
約定04:時刻全力以赴。(Always do your best.)
這四個約定,本來應該是最平靜喜悅的靈性生活指南,但我覺得用在對待即時通信的態度上,也是甚為適合。
發短訊時,讓言語真實純正,避免說出自以為反諷、自嘲又或是詞不達意的語句,例如見別人不回覆,其實沒必要追加一句甚麼:「或許我的問題不是很重要啦,如果真的不想答便算了!」既自貶,又給別人無謂的壓力。
「已讀不回」並不是針對你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當作針對自己,別人「已讀不回」,往往不是針對你,可能他本來就不是喜歡即時回覆的人。還有很重要,千萬不要總覺得原因在自己身上,因為「已讀不回」的原因,除了你個人的因素,還有無限個可能,例如對方正在大便。
不要諸多假設,有些人一看對方「已讀不回」,便立即像是電視台編劇一樣,為對方編出無限個原因,以為對方故意忽略自己,又或是覺得自己備受冷落,總是往負面去想。
如果發覺對方真的沒有回信,當然要看兩人之間的關係。情侶之間的「已讀不回」,與朋友之間的「已讀不回」,與相識之間的「已讀不回」,含意就會有些微分別。一次不回,以及次次不回,又是別一番解讀。最怕就是一些純粹的點頭之交或從未相逢的輕淺相識(acquaintance),卻要求你有如情侶那樣體貼關注。
如果對方無時無刻都可以回應你,你反而要想,到底對方平日做甚麼,難道每天都守在手機旁邊,回覆別人?我自己就肯定不願意這樣做,也不期望朋友對我這樣做。每次看到一些人發個訊息過來,就好像期望別人一分鐘即答,我心中都忍不住想,難道他自己真的會整日守在手機旁邊,等待別人的訊息?又或者是上得太多淘寶,以為朋友待他必須像淘寶客戶服務員那樣親切,說話時要不要「亲」前「亲」後?
「已讀不回」 可能只是未看到
同事或朋友或相識或根本不識的關係之間的「已讀不回」,其實最簡單的應對,就是如果見對方沒有回覆,就在一段合理時間之後(可能是數小時或數天之後),再發一個毫不相干的訊息給對方,例如問問天氣如何、近況如何、報個平安、說句祝福,沒有必要提上一次的短訊內容。對方若然有心回應,自然會看到之前的舊訊息。如果根本不想回應,也沒有必要迫對方表態。
說起來,我大概就是那種經常「已讀不回」的人,原因真的太多,有時剛好踩單車,不方便回應;有時剛好看電子書,不想中途被打擾;有時覺得問題太長,沒時間立即回信。還有,有時本來是想認真回應,不想馬馬虎虎了事,卻因為太多事情而反而忘記。訊息一看,又沒有辦法標註「待覆」之類,一時忘卻之事,常有發生。
也試過兩個月後,收到一條短訊,才發覺一位密友在兩個月前問過我問題,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我問對方,為甚麼不提一提我,對方卻說,因為知道我忙,「已讀不回」也沒甚麼問題,就沒有追問下去。關係有淺有深,但是能成為密友,除了總帶著愛,還有更重要是懂得相互給予足夠空間,不隨便把對方迫進死角,才是維繫關係的關鍵吧(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