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喜歡飲早茶,飲早茶時段從6點直到11點結束,而點心品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很多都是傳統手工製作,如叉燒包、蓮蓉包、蝦餃、糯米雞、鮮蝦腸粉等等,再配上一盅茶,來一個醒神的「Good Morning」。不過,有不少在 70 年代、盛極一時的點心近年已在香港絕跡,本文就精選了10大經典點心,排名不分先後:

懷舊經典點心|1. 大包

以前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並不如現在富裕,人們普遍喜歡「大件夾抵食」的食物,有酒樓推出大包,主要由賣剩的豬肉或雞肉,以麵粉包著一個大包的形狀,體積約為一般中式包類的3倍左右,因此稱為大包。其後的大包餡料也變得多了,例如有蝦肉及鵪鶉蛋,獲不少平民捧場。

(圖片來源:TVB《香港獨家》截圖)
(圖片來源:TVB《香港獨家》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2. 糯米包

糯米包曾經是酒樓一款很受平民歡迎的點心,因為夠飽肚。它主要是以製作燒賣的黃皮包住臘味糯米飯,不過由於糯米飯的製作需時,工序太多,加上現今的點心以精緻為主,已經很少酒樓會提供這款點心。

(圖片來源:Youtube@cookaka)
(圖片來源:Youtube@cookaka)

懷舊經典點心|3. 豬肚燒賣

燒賣可能每個人都有吃過,不過「豬肚燒賣」就未必了。豬肚配上燒賣,爽口之餘也吃到燒賣中美味肉汁的豬肉餡,是不少人在酒樓必叫的點心。在香港近乎絕跡的豬肚燒賣其實極考師傅心機,當中最花時間是清洗豬肚,而在切時也要注意厚度,太薄的話就沒有咬勁,不夠爽脆。

(圖片來源:TVB《香港獨家》截圖)
(圖片來源:TVB《香港獨家》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4. 紙包骨

相信不少年輕的網民一定沒有聽過紙包骨,但這個點心在60年代的香港相當流行,酒樓以訂製的油紙包住排骨再加上柱侯醬,然後一同放入油鍋炸,炸香的同時亦能夠充分鎖住豐富的肉汁,如今真是很少在酒樓見到這款點心。

(圖片來源:FB@龍鳳店 Dragon House)
(圖片來源:FB@龍鳳店 Dragon House)

懷舊經典點心|5. 錦滷雲吞

據說錦滷雲吞其實是炸雲吞的前身,比普通雲吞皮略厚,而主要餡料有蝦和豬肉,簡單摺成多角扁平形後用油炸,再配上甜酸汁。原來這道菜曾經是婚宴中的喜慶菜,當中所用的甜酸汁用其諧音「添孫」來表示祝福的意思,後來卻演變成街頭小食,不過愈見愈少。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6. 蛋散

蛋散主要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製作,將材料混合並搓成繩索狀,然後落鑊油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可蘸糖醬吃。以前曾聽說「蛋散」是罵人的說話,原來出自「蛋散」出自「旦散」一詞,代表戲曲中「閒角」的意思,後來因為香脆的蛋散一咬便會散落,人們用「蛋散」來比喻沒用之人,毫不硬淨,一碰便散。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7. 金錢雞

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金錢雞是不少酒樓的招牌菜。酒樓會將叉燒、肥肉及雞肝提前醃漬,然後合併串起來,用叉燒汁慢火同燒,外脆里酥,甘香味濃,又因拆出來時中間留有洞孔,外形如古時的銅錢,因此稱為「金錢雞」。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8. 西瓜盅

西瓜盅可算是酒樓的一個經典甜品,主要把西瓜切開一半,挖空果肉後以瓜皮作為器皿,放上雜果和涼粉,夏天消暑一流。

(圖片來源:TVB《蘇Good》截圖)
(圖片來源:TVB《蘇Good》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9. 芝麻卷

芝麻卷曾經是酒樓常見的甜點,因為外型和菲林相似,人們喜歡叫它做「菲林卷」。芝麻卷曾經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點心,除了因為那濃濃芝麻香外,它的「隱藏」食法增添不少趣味,就是把它拆開來吃。至於芝麻卷現時在酒樓內近乎絕跡的原因,莫過於成本問題,因為除了炒芝麻、磨漿需時外,澱粉也容易老化,難以存放及變質,不少人感嘆難以再吃到新鮮即整的芝麻卷。

(圖片來源:TVB《阿爺廚房》截圖)
(圖片來源:TVB《阿爺廚房》截圖)

懷舊經典點心|10. 沙翁

沙翁又叫做炸蛋球、沙壅等,表面脆口,內裏鬆化,而且蛋味香濃,是很受歡迎的可口小吃,以前香港許多酒樓都會供應。它的材料簡單,有麵粉、牛油、雞蛋及砂糖,不過功夫不少,除了比例要適宜,油炸時更要控制油溫在攝氏 120 度 35 分鐘,邊炸邊翻動,最後撒上糖粒,過程十分考驗耐性,難怪已經沒有再在酒樓見過它的蹤影。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圖片來源:Youtube@Smartcook 煮見、FB@龍鳳店 Dragon House、Youtube@cookaka、TVB《香港獨家》截圖、TVB《東張西望》截圖、TVB《蘇Good》截圖、TVB《阿爺廚房》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