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時10個穿搭禁忌+3個自保貼士
出外旅行最重要就是人身安全,所以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時,更加要謹記小心以下10個穿搭禁忌!
01|過於暴露的服飾
到宗教氣氛濃厚的國家(如印度、泰國)旅遊,特別是到訪當地廟宇或教堂時,穿著保守的服飾是明智的做法。
不想被奇異的眼光注視,女性應該避免穿迷你裙、背心、短褲等未有覆蓋肩膀或大腿以下的服飾,而男性亦應避免穿著短褲或背心。長褲和長裙可算是安全的選擇,如果前往中東國家,女性應隨身攜帶披肩,以備不時之需。
甚麼鑽石戒指、珍珠手鏈或昂貴腕錶,全都把它們留在家中吧!
03|相機不要掛頸
難得出遊,很多人會把相機掛在脖子上,方便一邊走一邊拍照,但此舉也容易引來盜賊虎視眈眈。除非你是專業攝影師,否則盡量把相機放在包裡,待有需要拍照時才取出,保障自己和隨身財物。
04|含宗教意味、詛咒字眼或國旗的服裝和飾物
在一些重視宗教或政治敏感的地區,這些文字或符號有機會引起當地激進人士的不滿,認為你對他們的文化、風俗甚至國家有所冒犯。若你的衣服上含有宗教意味、詛咒字眼或國旗的文字或符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盡量避免帶出國。
韓國男團BTS其中一位成員Jimin,就因曾經穿過印有原子彈爆炸照片的T-shirt,而引起日本人不滿,這爭議更令日本節目《Music Station》取消跟他們合作。假如你穿這種帶敏感字眼的衣物到日本旅遊,同樣有可能引起當地人不滿。假如你是宗教信徒而必須佩戴飾物,建議以衣物遮蓋,能夠符合宗教要求,同時亦不會得罪當地人。
05|過於鮮艷的服飾
除非當地人的衣著風格一向走大膽路線,否則到當地旅遊的你,最好還是保持低調。避免選擇過於鮮艷搶眼、大紅大紫的色彩,選擇較保守的衣著顏色,例如典型的黑白灰。
這樣的服飾能夠讓你融入當地人,畢竟在行程中引起過多的注意力,並不是一件好事。
06|觀光客標記:背包
背包幾乎是每趟長短途旅程必備,亦有不少年輕人會選擇計劃一趟背包旅行窮遊歐洲。可是到了外國,背著任何類型任何大小的背包,都是觀光客的標記。
在繁忙的火車或街道上,很容易成為扒手的目標。不得已要使用背包,也要盡量把背包揹在胸前,時刻看管自己的財物。
07|穿拖鞋易受傷
波鞋可算是香港人日常最常穿著的百搭鞋款,但在很多國家,特別是多宗教信仰的國家,波鞋只會在運動時穿著,旅行時到室內景觀參觀,當地人可能會覺得你很無禮。 至於拖鞋,除非是前往沙灘,否則盡量不要在路上穿著。不是每個國家的街道都像香港一樣乾淨,穿著拖鞋略嫌不雅又未能保護雙腳,很容易被路上的沙礫碎片割傷。
08|牛仔褲不適合長途旅行
牛仔褲幾乎是人人必備的單品,一條黑色或深藍色的牛仔褲百搭又易襯,旅行中確實十分方便。 然而,前往教堂或寺廟時,應避免穿著過於寬鬆或破洞的牛仔褲,在當地人看來,是不敬的行為。
值得一提,假如你將前往溫暖多雨的地方,應該考慮牛仔褲的透氣程度。 若是一趟需要換洗衣服的長途旅行,需要長時間才能晾乾的牛仔褲,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09|不合宜的衣著
衣服的顏色在不同場合或不同地方發揮重要的象徵意義,所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對於你的旅程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在非洲中部應避免穿著黑色或藍色衣物,這可是當地某種大蒼蠅最愛的顏色呢!
10|到保守國家別穿短褲
炎炎夏日,短褲必定是出遊必備。但是在香港的日常穿搭,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用,特別是一些相對保守的國家,即使天氣再炎熱,也不會穿著短褲。 在這些國家穿著短褲走在路上,或許就會引來當地人的奇異眼光。
天氣炎熱怎能沒有短褲?可惜在部分國家穿著並不恰當。
更多外遊自保3個小貼士:
01|模仿當地人的衣著
前往外地時,不妨留意當地人的衣著打扮並加以模仿,甚至可以前往當地的服裝店購入數件衣服,掩飾旅客的身分。 這樣不但較容易逃過扒手的注意,也有機會幫助你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甚至獲得更友好的服務。
02|避免表現出遊客的樣子
除了衣著,行為上也要避免露出遊客的樣子,必須看起來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和該去哪裡。在大街上,看上去十分困惑,不斷東張西望手指指,甚至張開地圖,那毫無疑問就是遊客。 遇上迷路的情況,不妨在路上尋找一間咖啡店坐下來稍作歇息,整理一下行程路線。
03|注意手勢運用
到外國旅行,難免會遇上言語不通的情況,這時候肢體語言自然大派用場。但要小心的是,在不同地區,不同的手勢有不同意思。 例如在香港豎起拇指代表「好」,但在孟加拉則被認為是不雅的動作。故此,即使無法以言語溝通,也必須小心運用肢體動作。
04|言談有禮、放輕聲線
即便衣著行為模仿得再像,有時一說話就會露出馬腳。高聲談話時,旁人也能夠透過語言識別,甚至能夠根據你說話的語氣或聲量判斷。
故此,明哲保身的方法是輕聲說話,態度保持有禮,這幾乎是任何地方都適用。
前往不熟悉的地方往往都是危機處處!謹記出發前,了解各個國家的風俗文化,避免因衣服或隨身物件惹禍上身而掃興而歸。 小心選擇自己外遊的打扮,必要時盡量掩飾旅客身分,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明智之舉。